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鹭岛厦门凭借其独特的港口优势,成为加快建设的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厦门港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已然成为观察中国外贸经济活力的一扇窗口。
开年以来,厦门港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彰显着强劲的经济脉动。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5.47万标箱,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在海沧港区远海全自动化码头,先进的智能调度管控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船舶进出港、装卸货等各环节自动化操作,进港船舶直靠率超98%,装卸货时间较人工操作节约20%以上,保障24小时不间断作业。1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8.19万标箱,同比增长3.21% ;货物吞吐量1799.31万吨,同比增长1.54%,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86.42万标箱,同比增长14.81%,2月至今依旧保持增长态势。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工业产品占据重要地位,与高新技术产品、传统优势产品齐头并进。机电产品作为工业产品的典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农产品三大类出口占据厦门市出口七成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中,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深受海外市场青睐,截至3月9日,厦门港今年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7000余辆,锂电池海运出口7000余标箱,这些高新技术产业也进一步丰富了工业产品的出口版图。
厦门港的繁荣背后,是“中国制造”海外“朋友圈”的不断扩容。其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86条,航线网络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的152个港口,并拥有中欧、中亚、中俄3条班列通道和9条班列线路,海铁联运为贸易伙伴的拓展创造了新契机。从进出口情况来看,“中国制造”在深耕欧美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成果显著,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其他金砖国家以及中美洲、非洲部分国家的进出口均实现大幅增长。
在助力企业出海的征程中,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平台拥有多元优势,一方面,它整合了海量的全球供需信息,打破企业与海外市场之间的信息壁垒,让企业精准对接国际需求,找到更多贸易机会。另一方面,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凭借专业的外贸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从报关报检、物流运输到结汇退税等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简化繁琐的外贸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厦门不断改革创新。开通国内首条“丝路海运”电商快线,助力跨境电商发展,跨境货物出口突破200万件;13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如创新进出口货物“查验分流”模式、实施新能源车快速出海全链条集成服务等。以锂电池出口为例,多部门联合出台运输指南,填补国际海运规则标准空白,推动全省90%以上锂电池通过厦门港出口。
厦门港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不断创新的营商环境和多元有力的出海助力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在新时代的经济浪潮中,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搭建起坚实的桥梁,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