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格局中,货物运输是连接国内外市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前2月,国家铁路货运成绩亮眼,累计发送货物6.22亿吨,同比增长2%,其中集装箱运量达1.29亿吨,同比增长14.6%。近年来,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持续攀升,2023年同比增长7.1%,2024年同比增长12.7%,均高于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平均增速。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蓬勃发展,更与货物出口的增长态势紧密相连。
货运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从铁路运单中能清晰看到产业升级的脉络。以江西南昌市的乐化货场为例,2020年成立初期,到场产品多为铝棒、石子等工业原料及玉米、牛奶等农产品,出场产品主要是碎玻璃、瓷砖等建材以及文教用品。但从2022年起,受本地建材产品升级影响,出场产品逐步转变为强化纸板、工业陶瓷等高端产品,附加值更高。如今,货场发送端构建起从建材到光伏材料等新兴货种的立体运输体系,年吞吐量同比增长30%。这种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日益提升、新兴产业货物成为新增长点的现象,同样体现在货物出口领域,折射出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持续升级。
在货物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等新兴产业产品的运输表现尤为突出。3月18日,38031次货运列车装载动力锂电池从湖北荆门团林铺站始发,开往广西防城港站,实现了动力锂电池在湖北的首次铁路运输。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物流部经理李凡表示,铁路运输相比公路运输,一天可达,载量大,能更好满足锂电池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1月16日,满载300台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专列从陕西西安国际港站驶出,标志着“中国造”商品汽车出口专列开行累计突破5000列。这趟专列从西安出发,通过铁路运输到江苏连云港墟沟北站,再经滚装船经停新加坡,约25天后到达墨西哥拉萨罗卡德纳斯港口,全程1.2万多公里。2022年以来,中铁特货公司新能源商品汽车年发运数量由43万台增加到超100万台,2024年共发运出口汽车36万台,同比增长8.6%。
在货物出口蓬勃发展的背后,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企业更好地出海。工业丝路外贸平台以阿联酋迪拜为仓储中心,以线上平台为服务载体,连接中国工业厂与一带一路国际采购商,提供中国已验证的工厂展示和丰富的产品信息,各项功能针对工业特点设计。
工业丝路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强大,拥有庞大的国际买家数据库与供应链资源,能精准为出口企业匹配全球潜在客户,降低获客成本与时间。同时,它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从企业入驻就配备专业团队,涵盖指导完善资料、沟通翻译、合同签订法律支持、物流运输方案制定,还协助办理进出口资质、提供金融咨询服务,利用数字化展示助力品牌建设,全方位助力企业出海。
国家铁路集装箱运量的增长见证了国内产业升级和货物出口的良好发展态势,而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凭借自身优势,为货物出口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迈向更高端,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