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武汉海关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湖北省进出口总值达17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其中,出口1246.2亿元,进口496.9亿元,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700亿元大关,创历史同期新高,彰显出湖北对外贸易的强劲韧性与蓬勃活力。
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力量。一季度,湖北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突破6000家,同比增加6.5%。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额达1192亿元,增长16.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4%。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也实现稳步增长,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1.1%、3.3%,共同构筑起多元发展的外贸格局。某民营电子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拓展新兴市场,一季度出口额同比增长超20%,订单排到了下半年。”
从贸易伙伴看,湖北省与全球主要市场合作持续深化。东盟作为湖北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季度双边进出口值达392亿元;欧盟作为第二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值为229.7亿元,二者贸易规模均实现稳步增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湖北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表现亮眼,进出口值达936.4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超五成,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区域发展呈现多点开花态势。湖北省17个市州中,13个实现进出口正增长。武汉作为龙头城市,进出口949.7亿元,增长17.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5%,其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外贸竞争力持续增强。鄂州依托花湖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枢纽优势,一季度进出口增速高达60.2%,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从去年同期的3.8%提升至4.6%,成为湖北外贸新的增长极。襄阳、宜昌等城市也凭借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推动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出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一季度,湖北省机电产品出口达682.2亿元,增长19.2%,占出口总值的54.7%。其中,手机、电脑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汽车零配件出口表现亮眼,出口额分别为65.3亿元、62.4亿元、48.5亿元、38.8亿元。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也保持稳定增长,服装、纺织品等产品在东南亚、非洲市场颇受欢迎。
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工业丝路外贸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平台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贸易对接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国际市场需求,优化贸易流程。比如组织线上或线下的贸易洽谈会、展会等活动,促进供需双方直接交流;也可能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匹配买卖双方的需求,为企业推荐合适的贸易伙伴,并协助双方进行商务洽谈和合同签订等,以实现贸易对接。助力企业成功打开新兴市场,实现出口业务的新突破。
展望未来,随着湖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叠加工业丝路外贸服务平台的助力,湖北外贸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推动更多”湖北制造”走向世界,在全球贸易舞台上展现更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