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工业丝路平台的数字化助力下,首趟“澜湄快线+”中老泰柬国际多式联运货物列车顺利抵达老挝万象。这一标志性事件,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中老铁路的辐射范围,促使其实现从“点状辐射”到“连线成网”的跨越,更借助工业丝路平台的创新服务,为国内工业企业在国际贸易领域开辟了一条充满机遇的新通道。
打开新兴市场,驱动业务增长
列车承载着来自重庆的32个集装箱,其中包含价值超200万元的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工业产品。这些货物在万象中转后,将迅速运往泰国、柬埔寨等地的汽车制造工厂与工业生产基地。凭借“澜湄快线+”模式,从重庆出发抵达泰国工厂,全程仅需一周左右,相较于传统海运,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
这大幅提升了运输效率,让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能快速进入东南亚市场。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东南亚地区汽车制造业发展迅猛,对零部件的需求持续增长。“澜湄快线+”开通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快速响应东南亚客户需求,及时供货,不仅巩固了现有市场份额,还借助当地贸易网络,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进一步拓展了市场边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优化物流体系,降低运营成本
过去,我国工业产品运往东南亚,海运是主要方式。但海运受天气、港口拥堵等因素影响较大,运输周期长,库存成本和货物损耗风险较高。如今,“澜湄快线+”整合了铁路、公路运输资源,构建了连贯高效的物流网络。同时,铁路运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此外,物流周期的缩短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显著降低了综合物流成本,有效提升了企业利润空间。
稳定供应链条,增强交付能力
在全球工业供应链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交付时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澜湄快线+”采用定点、定时、定线、定车次的运营模式,为工业企业打造了一条稳定可靠的物流通道。国内工业企业在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过程中,能精准掌握运输时间,保障生产和交付的连续性。
借助政策东风,实现跨越发展
为推动“澜湄快线+”国际多式联运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通关环节,通过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实现了货物快速通关;在税收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此外,昆明综合保税区为货物提供保税功能,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货物集结落地与海关监管作业同步进行,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
首趟“澜湄快线+”中老泰柬国际多式联运列车的成功抵达,标志着中老铁路发展实现新突破。工业丝路平台凭借数字化与智能化服务,为“澜湄快线+”模式的高效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搭建信息交互枢纽,实现物流资源的精准匹配与高效调度,进一步优化了整个运输链条。
随着“澜湄快线+”运输模式的常态化运营与不断完善,工业丝路平台也将持续创新升级,与“澜湄快线+”形成紧密协同。二者的深度融合,将为国内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工业贸易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开创互利共赢的国际工业贸易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