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双方携手打造的增长“数字引擎”正强劲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产品出口东盟也迎来了显著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中国与东盟在数字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已建成中越、中老和中缅等跨境陆地光缆系统,与十余个东盟运营企业实现网络互联,为数字信息的快速流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中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项目即将完成调试,该口岸运用卫星导航和5G技术,配备无人驾驶运输车、自动化吊装设备与智能检查系统,借助智慧指挥调度平台,未来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智能化通关。这将极大提升通关效率,为工业产品的物流运输提供有力保障,促进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展。
在政策层面,中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多个东盟国家签署了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投资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首次将数字经济专章纳入其中,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制定了详细规划。2024年10月,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布《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明确将共建数字生态作为下一阶段合作重点,为双方工业产品贸易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工业产品出口东盟成绩斐然。机电产品一直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品类。去年,宁波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532.1亿元,同比增长27.4% ,其中电工器材、通用机械设备、家用电器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23.6%、70.7%、18%。像华为、小米等品牌的电子产品,凭借先进技术和高性价比,深受东盟消费者喜爱。以智能手机为例,小米手机在东盟市场凭借多样化的功能和亲民的价格,市场份额持续攀升,满足了当地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设备的需求。
高端制造装备的出口也呈现出良好态势。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累计向东盟出口15000多台拖拉机产品,涉及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化等方面,为东盟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有超30000台设备服务于东盟的各行各业,其工程机械设备在印尼的莫罗瓦利工业园区经受住高温和腐蚀挑战,将上千度的热渣转运至降温池,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此外,中国的金属制品在东盟市场也备受青睐。机械零件、建筑用的钢材等凭借质量和价格优势,在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在越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来自中国的优质钢材被大量使用,有效推动了当地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发展。
随着中国—东盟数字合作的不断深入,未来双方在工业产品贸易领域有望取得更大突破。一方面,借助数字技术,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东盟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与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跨境电商等数字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工业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中国与东盟携手打造的数字经济增长“引擎”,为工业产品出口带来广阔发展空间,有力推动工业产品贸易增长与区域经济繁荣。工业丝路平台作为深化双方合作的重要力量,凭借资源整合、数字化服务、智能匹配等优势,能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助力中国工业产品更顺畅地进入东盟市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借助工业丝路平台,中国与东盟工业产品贸易定能迈向新高度,为构建更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