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在全球的高度关注中圆满落幕。这不仅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年度盛事,更是世界观察“中国之治”、探寻合作机遇与发展方向的关键契机。众多外媒社长、总编辑聚焦两会,从各自视角解读中国两会的世界意义,其中出口贸易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领域之一。
一、深入观察“中国之治”
尼日利亚通讯社社长阿里·穆罕默德·阿里指出,中国全国两会已然成为全球洞察中国治理模式的关键窗口,从中能领略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智慧。他强调,两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治理的透明与高效,彰显了负责任的治理制度。在全球格局剧烈变动的当下,中国的治理经验具备极高的参考价值。他多次访华,对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印象深刻,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进程令他深感震撼,他期待通过两会获取更多非中合作信息,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塞内加尔通讯社社长莫马尔·迪翁格表示,中国两会让世界见证了一个14亿人口大国凭借科学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以及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造就了今日的辉煌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非洲需要学习中国的战略定力与发展路径。
德国《青年世界报》出版人塞巴斯蒂安·卡伦斯关注中国经济政策,他认为中国经济成功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通过坚持长期规划推动发展。国际舆论应当更多地聚焦中国发展路径,特别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果。
塞尔维亚贝塔通讯社社长拉多米尔·迪克利奇称赞中国在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外开放扩大以及改革深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中国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为其他国家树立了良好榜样,塞尔维亚在诸多领域有可借鉴之处,并且两国在农业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
二、两会聚焦出口贸易
在今年两会的诸多议题中,出口贸易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来看,2025年前两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4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出口表现亮眼,出口3.88万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3.4% ,进口2.66万亿元,同比下降7.3%。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出口贸易在全球经济复杂形势下的强大韧性与竞争力。
出口贸易的良好态势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推动。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涵盖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贸易便利化等多个方面,为出口企业减轻负担、增强信心。同时,中国不断推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技术含量,推动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以民营企业为例,作为我国外贸的“主力军”,民营企业连续6年稳居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2025年前两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3.69万亿元,增长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56.4%。其中,民营企业出口2.5万亿元,增长1.6%,占出口总值的64.2%。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的市场响应能力和持续创新精神,在机电产品、新能源等领域加速布局,推动外贸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在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达60%,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引擎。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33万亿元,增长5.4%。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2176.8亿元,增长11.7%;集成电路1804.4亿元,增长13.2%;汽车1160.2亿元,增长3.7% 。此外,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新三样”延续高增长态势,新能源车出口额同比大增45.2%,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38.7%,标志着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加速迈进。
从贸易伙伴来看,中国出口贸易呈现多元化格局。东盟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03万亿元,增长4%,其中对东盟出口6266.8亿元,增长6.8% 。对欧盟出口5682.6亿元,增长1.8%;对美国出口5431.3亿元,增长3.4%。中国企业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不断拓展多元化市场,为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
工业丝路平台作为积极投身于出口贸易领域的重要力量,在两会强调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工业丝路平台依托自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数字化运营优势,为国内工业企业与国际市场搭建起沟通合作的桥梁,助力更多优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通过平台,国内企业能够更精准地对接国际需求,拓展海外市场份额;同时,平台也为国外采购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采购渠道,促进了贸易的双向流通。在“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工业丝路平台积极响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经济、科技、环保和外交是外媒关注的两会重点议题,而中国在出口贸易领域的成功经验,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创始人兼总编辑埃纳耶图拉·汗期望通过两会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优先事项,尤其关注中国出口贸易相关政策以及农业、可再生能源和灾害管理政策。他表示,孟加拉国重视中国发展经验,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的成就令人钦佩,其在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孟加拉国学习。
科威特主流英文媒体《阿拉伯时报》总编辑马隆·阿基诺·马利瑙将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人工智能列为今年关注的两会关键词。他指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内产业升级,也为出口贸易注入了新动力。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为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绿色能源产品的出口契合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出口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坦桑尼亚《卫报》国际版主编本杰明·姆加纳重点关注中国经济政策、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以及外交政策,这些议题不仅关乎中国,对非洲和全球都影响深远。他提到,中国在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结合,这与非洲发展需求高度契合。非洲希望与中国在数字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强合作,借鉴中国经验,提升自身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多次访问中国,他把中国比作蕴含无限智慧和魅力的书。中国在出口贸易中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创新能力,让他印象深刻。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之际,中国通过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拓展贸易市场,保持了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这种以创新驱动、市场多元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对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四、期待更多中国贡献
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外媒期待中国两会能传递更多积极信号,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注入正能量,在出口贸易领域也寄予厚望。
埃及官方媒体《消息报》总编辑乌萨马·赛义德指出,两会是了解中国如何应对全球经济、安全等挑战的重要窗口。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的稳定发展,不仅为国内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为全球贸易稳定作出了贡献。期待中国继续发挥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塞内加尔通讯社社长莫马尔·迪翁格注意到“多边主义”和“全球南方”成为两会热词,他强调中国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选择,在出口贸易合作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非洲国家期望与中国建立更多平等互利的贸易合作,借助中国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提升自身出口产品的质量和规模。
德国《青年世界报》出版人塞巴斯蒂安·卡伦斯批评西方一些机构对中国的不实描绘,指出中国是和平、稳定、合作的力量。中国在出口贸易中坚持公平、公正、开放的原则,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期待中国通过外交努力,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
突尼斯非洲通讯社社长纳杰赫·米萨维赞赏中国政府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和务实理性的政策制定,肯定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公平正义的立场。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与各国的合作共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2025年全国两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定步伐、治理智慧以及在出口贸易领域的强大实力与责任担当。从外媒社长、总编辑的视角中,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两会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发展思路与合作机遇。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携手共进,在出口贸易等领域不断创新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而工业丝路平台也将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不断拓展业务,提升服务水平,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